
《丑石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,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,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丑石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丑石》教学设计 篇1【教学目标】
1、识记重点字词,理解句子含义,有感情地朗读文章,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。
2、理清作者思路,理清文章线索,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,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。
【教学设想】
1、预习要求:查字典,扫清文字障碍,熟读文章,查找有关贾平凹的资料。
2、教法学法:探究教学法、愉快教学法等
【教学重难点】
把握内容和主题;理清思路和线索;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。
【课时安排】1课时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谈话导入,激发兴趣
1、教师板书“丑”字,然后,师叙述道:“丑”的反义词是什么?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事物美,哪些事物丑?
2、组织学生交流
【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白“事物的美丑并非看他的外表,而应该看他的内在美和心灵美】
3、教师小结过渡:
人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,一山一石,或许都会有一时一地的感受,美好的事物常被作家所赞美,而贾平凹偏偏写了一篇(补充板书)《丑石》,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一块普通的、丑陋的石头,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,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?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、介绍作者贾平凹
贾平凹:原名贾平娃,1952年出生,陕西丹凤人。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。全国政协委员,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,西安市人大代表,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。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。著有小说集《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》、《贾平凹自选集》,长篇小说《商州》、《白夜》,自传体长篇《我是农民》等。《腊月·正月》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;《满月》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;《浮躁》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,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“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”。
2、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,圈出本课生字、新词。
3、检测字词
錾掮凿陨遗憾细腻浣纱捶布繁衍庇覆陨石小心翼翼讥讽
三、再读课文,感知文章脉络
1、默读课文,“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‘人生经历’”。
(课件出示:我是一块丑石,因为,人们都讨厌我;一天,;最后。)
【此环节意在帮同学们理清文章脉络】
2、全文中“我”对丑石的态度如何?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。
“我”对丑石的`态度:遗憾→讨厌、嫌弃→惊奇→赞美
【此环节意在帮同学们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基调】
四、小组合作,探究文本
1、学习小组根据多媒体出示的问题自学课文,解决问题。
【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,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,通过讨论明确问题】
2、学生交流小组学习结果
(1)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,无用到极处
外形丑陋:
A、黑黝黝地卧在那里(从颜色上说很暗,不着人喜欢);
B、牛似的模样(从形状上说其蠢笨);
C、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,谁也不去理会它……多碍地面(说其没来历,没人关心,还碍地面)
一无用处:
A、伯父盖房垒山墙,它极不规则,没棱角儿,也没平面儿;
B、伯父压铺台阶,没有看上它;
C、石匠洗石磨,嫌它石质太细,也没采用;
D、曾合伙要搬走它,但力气又不足。真是既丑,又没用,还笨重,无用之极。
(2)“终有一日,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,他在我家门前路过,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,眼光立即就拉直了。”原来它是“陨石”,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!“不久便来了车,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。”
(继续课件出示:我是一块丑石,因为,人们都讨厌我;一天,;最后。)
【对丑石的“人生经历”的叙述要有所提升,比初读课文时要具体】
(3)丑石是“美”的,原因——
A、丑石是一块陨石
B、丑石曾“补过天、发过热、闪过光”
C、丑石的内在品质,“不屈于误解,寂寞的生存”的伟大品质(重点)
(4)“我感到自己的可耻,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,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,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、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这篇散文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,甘于寂寞,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”。
五、总结全文,升华感情
1、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,你想说点什么?
(1)要善于发现事物隐藏的美,不被表象误导。
(2)要坚持自我,不屈于误解,不畏世俗的讥讽,寂寞的生存。
(3)千里马要遇伯乐,才被赏识。
2、教师小结
丑石的遭遇,可以说是大喜大悲,大起大落,很有戏剧性。起先谁也看不上它,因为它不能派上任何用场。谁都嫌弃它,咒骂它丑的不能再丑了。不料,天文学家偶然发现了它,如获珍宝,人们又对它刮目相看了。这使人联想到应当如何看待人,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一个人,一定会产生很大偏差,会埋没、委屈许多人。
【板书】
丑石
丑无一用处讨厌它
美了不起赞扬
伟大
《丑石》教学设计 篇2一、教材分析
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版初中《语文》教材七年级(下)第二单元第一课,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托物言志的方法,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,而《丑石》是托物言志散文中比较典型的文章,但本课除了托物言志的大背景外,还可以从借物喻人、借物寄意的角度来理解。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经验和身边来理解感悟本课文章。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并理解事物,再加以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学习,继而为后文学习象征手法的引入打下基础。
二、学情分析
初一的学生,对于鉴赏理解散文的能力不是很强,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托物言志的方法与技巧,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。他们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,但具体的学习现代托物言志散文还是第一次。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抓住所托之物和要言之志,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,努力通过本课,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、读音的轻重、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.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。
三、教学目标
知识与能力: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 ……此处隐藏5706个字……字好词的恰当使用让文章锦上添花。大家来看看老师写的几段下水文吧!
我不喜欢仙人掌。它既不像牡丹花那样国色天香,可以荣登大雅之堂;也不像玫瑰花那样娇艳欲滴,可以提点浪漫的气氛;更不像茉莉花那样纯洁无暇,可以舒缓人们疲惫的身心……它只是静静地处于书吧的一角,浑身上下长满了尖刺,似乎拼命地要将自己与旁的植物隔离开来。有几次我下课时走得太过于匆忙,被仙人掌的尖刺扎得生疼,我于是更不喜欢它了……
可前不久的那个小插曲,让我转变了对它的看法……
师:请同学们评一评这段文字写得好在哪里?
生:用了三组“不像……可以……”的句式。
生:运用“先抑后扬”的写作技巧,并且将“抑”刻画得很细腻。
生:运用了好多四字好词:国色天香、大雅之堂、娇艳欲滴、提点浪漫、纯洁无瑕。
师:看来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,相信你们都渐渐掌握了写作要领。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段吧。(出示幻灯片)
校园里的芒果树既不像榕树那样枝繁叶茂、可以独木成林;也不像苍松翠柏那样傲霜耐雪、为冰封大地增添丝丝绿意。它们只是静静地守候在校园的操场上,撑开一把把绿绒大伞,为同学们挡住了夏季里火辣辣阳光……
师让全班齐读,品味文字的美,加深印象。
(五)幻灯出示“写作提示”,学生课堂小练笔。
1能运用刚学会的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,写一小段话,写人、写景、写物……自由选择。
2注意“抑”这部分的细腻而生动的文笔,也就是努力地将“丑”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(六)学生作品现场展示,教师点评。
《丑石》教学设计 篇5一、教学目标:
1、识记重点字词,理解句子含义,有感情地朗读文章,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。
2、理清作者思路,理清文章线索,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,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。
3、分析文章主题,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,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,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。
二、教法学法:
探究教学法、愉快教学法等。
三、教学重点:
1、把握内容和主题;
2、理清思路和线索;
3、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。
四、课时安排:
1课时
五、教学过程:
(一)激趣导入
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》这首歌中说: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,然而,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《丑石》的文章,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、丑陋的石头,又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,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?
(板书课题,出示目标)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生自学课文,扫清文字障碍,初步感知文章内容。教师相机辅导。
(三)赏析作品
(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。)
(老师展示以下问题)
1、一块普通的石头,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丑呢?有什么用途呢?
2、丑石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“仰望”,重获灿烂的呢?
3、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,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?
(学生读完后,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,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,通过讨论明确问题。)
A、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,无用到极处:伯父盖房垒山墙,它极不规则,没棱角儿,也没平面儿;伯父压铺台阶,没有看上它;石匠洗石磨,嫌它石质太细,也没采用;曾合伙要搬走它,但力气又不足。真是既丑,又没用,还笨重,无用之极。
B、“终有一日,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,他在我家门前路过,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,眼光立即就拉直了。”原来它是“陨石”,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!“不久便来了车,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。”
C、本文采用象征手法,表现了芸芸众生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,甘于寂寞,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。
4、理解文句:
1)天文学家说“它是以丑为美的。”
(2)是的,丑到极处,便是美到极处。
(3)为什么“奶奶脸红了,我也脸红了”。
(四)探究活动
活动: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?
(学生可能会说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)
的确不假。事实上,最丑陋或最美丽的`东西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,丑与美的东西只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里。一个事物你之所以认为它最丑陋或最美丽,是因为它对你有很深的印记,而其他人则可能认为它很平凡。所以最丑陋或最美丽的东西只是你个人的认识。明白了这一点,我们就不要在客观世界里寻找视觉上的美与丑了。
(五)拓展延伸
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,也值得深思: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,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,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……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(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)。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块“丑石”。请把握文章主旨,展开合理想像,请以“假如我是丑石,如何改变命运”为话题,发表自己的见解。
(应该让学生独立发言,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)
每个人都想急切地改变自己的命运,获得成功。然而急切间却又忽略了等待,想径直跨向目标而显得浮燥不安,结果是欲速则不达。沮丧中又要再去等待,到来的或许是又一个失败,接二连三地折腾,还没有沉沦的,将会等到一个你期望的东西,只是时间远近而已;在单调过程里等待着,没了激情,忘记还要接着努力、接着等待。我们不能忘记在寂寞中等待,在等待中塑造自我,在塑造自我中展现自己的才能,从而拥有成功。
六、布置作业:
1、有感情地朗读文章,进一步感悟文章主题。
2、完成设计作业
七、板书设计:
1、探究: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?
2、拓展:假如我是丑石,我将……
八、作业创新设计:
(一)根据上下文,给下列词语注音
1、錾()2、掮()3、凿()4、陨()
(二)第(6)段中“小心翼翼”表现了()
A、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们,现在改变了对它的偏见。
B、人们发现丑石并高度重视它的态度。
C、丑石不宜挪动,不同于一般的石头。
D、人们像先祖那样对丑石的向往、憧憬之情。
(三)第(5)段中“人都骂它是丑石,”是因为丑石______。(不超过35个字)
(四)对第(6)段中天文学家“眼光立即拉直了。他再没有走去,就住了下来”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:()
A、表明天文学家要再仔细、专心地研究一下这块石头。
B、表明天文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。
C、表明天文学家以丑石为美,对丑石的欣赏。
D、表明天文学家对这块陨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认可而感到悲哀。
(五)本文的线索同下列哪篇课文的线索有相似之处:()
A、《挖荠菜》B、《荔枝蜜》C、《小橘灯》D、《社戏》